近日,據北京舉行的全球傳感器與智能化發展高峰論壇了解到的消息稱,目前,我國傳感器在醫療、環境監測、油氣管道、智能電網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將成為新熱點,有望在未來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。而市場的驅動,也正是技術不斷變革、進步的動力。 目前,在我國,傳感器四大應用領域為工業、汽車電子產品、通信電子產品、消費電子產品。其中,在國內,工業和汽車電子產品用傳感器占比約42%,而發展最快的是汽車電子和通信電子應用市場。
國內外傳感器市場概況
目前,全球傳感器市場2015年超過700億美元,其中,中國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。在此次論壇上,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、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葉甜春指出,我國傳感器市場的增長率超過15%,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。
如今,國內傳感器共分10大類、24小類、6000多個品種,而美國約1.7萬種傳感器。國外廠商西門子、霍尼韋爾、歐姆龍等公司占有較大份額,國內廠商雖然有了較大發展,但遠遠不能跟上形勢的要求。由此可見,我國傳感器技術水平與種類數量都與技術先進國家有很大差距。
我國傳感技術改進的三大方向
當前,傳感器以用途分類,可分為力敏傳感器、熱敏傳感器、濕敏傳感器、磁敏傳感器、氣敏傳感器、加速度傳感器、生物傳感器等。而國內傳感器技術發展與創新的重點在材料、結構和性能改進的三個方向是:敏感材料從液態向半固態、固態方向發展;結構向小型化、集成化、模塊化、智能化方向發展;性能向檢測量程寬、檢測精度高、抗干擾能力強、性能穩定、壽命長久方向發展。
物聯網對傳感技術提出新要求。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,對傳統傳感技術又提出了新的要求,產品正逐漸向微機電系統(MEMS)技術、無線數據傳輸技術、紅外技術、新材料技術、納米技術、陶瓷技術、薄膜技術、光纖技術、激光技術、復合傳感器技術、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向發展。
采用MEMS技術的加速度傳感器產品,資料圖其中,MEMS是目前世界制造業的熱點,MEMS以其微型化的優勢,在加速度傳感器、陀螺儀、光學MEMS、圖像傳感器等領域都有相關應用,在軍事領域和以汽車、電子、家電等為代表的民用行業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傳感器政策制定的三個面向
我們知道,傳感器產業發展與區域產業發展密切相關。在我國,由于各地區有不同的產業優勢,在轉型升級、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有自己的發展戰略。
在論壇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指出,從中國科研院所角度來講,傳感器產業政策制定共有三個面向,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。主思路就是要和地方經濟密切結合起來,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,推動海內外的研究機構、創新型企業到適合的地區來發展。
通過系統做牽引來提高產業競爭力
目前,傳感器在我國仍面臨的挑戰主要有:高端領域核心技術未掌握,高端人才不足,生產、封裝及測試的自動化、規?;芰Φ?,缺少龍頭企業,對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應用的敏感度低。
對此,有與會專家表示,傳感器行業入門容易,但形成大批量產品難,真正具有開發實例的傳感器廠家都離不開產品設計、核心芯片,以及信號處理軟件算法、封裝測試技術與工藝的人才。尤政認為,目前我國在經濟速度放緩的同時,究竟要做什么事?他贊同將硬件設備,如傳感器等元器件重點發展,基礎產業搞得更好一些。
具體到如何提高我國傳感器競爭力這一問題,他認為,還是應該以系統為主,要將傳感器的信號處理、傳輸一起來做,系統要做牽引,從跟蹤仿制、打牢基礎到后來需求方提出系統需求牽引產業發展。